這起2元錢小案子繞暈民警還驚動了奧數老師,答案就是多少?:一小朋友花2元買了支雪糕,外婆懷疑雪糕變質要求退錢(雪糕被丟掉),老板不同意。這時,一女孩買了2元的水。外婆搶過她遞給老板的5元,找了女孩3元。老板報警,經調解,外婆退還老板5元,老板退給外婆2元,誰虧了?
【奇葩姐說】:
前幾天,寧波市的廖警官出了一次警,
這是一筆“涉案金額”只有2元錢的小糾紛,
糾紛看起來很簡單,
但是處理完了之后,他卻越想越不對勁:
這道數學題應該不是這么算的,
好像有人虧了錢!
這是怎么回事?
到底是什么數學題,這么費腦筋呢?
事情描述起來很簡單:
有名小朋友在小賣部里,買了一支雪糕,花了2元錢,
后來,小朋友的外婆覺得雪糕外形有點變形,
懷疑是變質的,于是到店里來要求退錢,
小賣部老板當然不同意退,
正好一名女孩過來買了一瓶水,也是2元,
外婆就搶過她遞給店老板的5元錢,
然后找了對方3元錢...
女孩也沒說什么,拿了水就走了;
對小朋友的外婆來說,這筆賬似乎就這么了了;
可在店老板看來,他沒收到礦泉水的錢啊...
兩人為這2元錢起了糾紛報了警,
經過廖警官的調解,
小賣部老板退還了2元雪糕錢,
外婆退還了5元錢的礦泉水錢...
當事雙方也沒有多想,對這一協調結果表示滿意,
于是,大家都散了。
但是回到所里之后,廖警官卻越想越不對勁,
他列了一張表之后,
得出“女孩持平,外婆虧1元,店老板賺1元”的結論
▼
民警的解答
當這張列表被傳到朋友圈里后,
引發了不少人的討論并得出大致幾個問題:
如果5元錢退給了店老板,
那外婆找給女孩的3元錢,問誰要?
如果店老板將買雪糕的2元錢退了,
但小朋友是否該將雪糕還給店老板
(因為覺得變質,小朋友已將雪糕扔掉了)…
有位理工科畢業的網友也列出了自己的算法:
網友的解答
那么,如果從數學老師的角度看,
這道題該怎么解?它的“陷阱”又在哪里呢?
教奧數的楊老師看過題目之后,
沒有從具體的每次交易行為著手,
只看原始財產和最終財富,兩相比較,
最終得出的結論和以上一樣:店老板賺了1元
▼
老師的解答
至于陷阱,楊老師認為,
其實就是在計算時把別人的交易收支也算進來,
結果就陷了進去,往復循環,結果越來越繞不清楚。
“在計算每一個人的財富(現金和物質)時候,
要有初始財富,中間所有過程加加減減即可,
最后算出最終財富。
在計算其中一個人的財富時候,
切記不要考慮其他人的財富進出,
一旦考慮進去,容易將他人‘損失’或者‘獲利’
轉移到這個人的‘獲利’或者‘損失’中去。”
網友們除了踴躍結題外,
也是感嘆如今智商余額已經不夠了…
小朋友最虧,損失兩元,外婆第二虧,損失了3 - 2 = 1元,女孩第三虧,買個水攤上這檔子事兒,警察第四虧,跑一趟就算個賬,老板第五虧,賣變質雪糕虧心(如果真的是變質的話)。
警察調解錯了,應該讓老板退外婆3元,這樣都沒虧。但是2元變質的雪糕問題沒解決的嘛,外婆花2元的雪糕沒吃,虧了2元加警察誤判的1元,外婆虧3元。
五元錢不是搶的外孫女的嗎,她和外孫女相互交換就好了,剩下的就和老板針對,干嘛這么復雜,在簡單點,就直接付水錢就OK了,唉簡單的事搞得太復雜了。
外婆虧1元,老板賺一元,小女孩買水的2元也到了老板手里。不考慮水,雪糕成本,老板就只得了1元
聲明:本網內容收集自互聯網,旨在傳播知識僅供參考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,文字及圖片版權歸原網站所有。